课程建设

您的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发布人:日期:2022-08-24 12:36浏览数: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编号

K0200060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总学时

48

理论

40

学分数

3

实践

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培养学生的中国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知识目标:

1.明确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确立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将职业理想、责任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3.学习和弘扬中国精神,明确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及道义力量,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5.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了解并遵守公民的道德准则,做一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青年学生。

6.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培养法治思维的方法,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和意识。

能力目标:

1.能够清晰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尽快适应人生新阶段,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2.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初步培养大学学习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3.能够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著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4.能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统一,提高分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5.能够科学把握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成为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6.能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能够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觉的意识,提升道德素养。

8.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提高依法处理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从现实做起,踏踏实实地向理想迈进。

2.回顾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3.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恪守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道德修养。

5.遵守法律规范,维护法律权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三、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前,要求学生预习,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标注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并参阅相关课外文献资料。

课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案例分析讨论,可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课程后,要求学生共同进行小组讨论和反思,根据教学内容可进行教学成果展示。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所属

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时

备注

专题一

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绪 论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和当前所处的时代方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要求,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期望,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总论篇

专题二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引导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论,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科学认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2

人生篇

专题三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第一章 第三节

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论认识和解决人生问题;学会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处理人生矛盾;坚持科学评判人生价值、自觉抵制错误人生观念的影响。

4

专题四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作用

第二章 第一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学会辨析不同性质和层次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信念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将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2

理想篇

专题五

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4

专题六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三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其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激发他们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4

精神篇

专题七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第三章 第二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科学把握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2

专题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显著特征

第四章

第一节第一、二目

第二节

准确理解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科学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增强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深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危害。

4

价值篇

专题九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与基本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第三目

第三节

深入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命担当;

科学把握“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2

专题十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五章 第一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本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

道德篇

专题十一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第二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价值,培养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能力,从而形成道德文化自信。

2

专题十二

在实践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

第五章 第三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理解并领悟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实践、贵在坚持,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之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2

专题十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第六章 第一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作用,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

2

法治篇

专题十四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第六章 第二节

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逐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

2

专题十五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第六章 第三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深刻理解我国宪法的崇高地位和基本原则,充分认识我国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重大意义,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宪法权威,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2

专题十六

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第六章 第四节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利义务观,把握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明确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培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努力成长为具有优秀的法治素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合计

40

(二)实践教学(8学时

实践教学在最后两周的课内实施,具体请详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视频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结合指定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课堂讨论:教师提供案例材料及相关视频,向学生提问,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个人观点,并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课堂演示,检查学生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掌握情况。

小组报告:教师根据十个教学模块,安排小组报告,学生课后参阅文献资料,合作形成书面报告,制作PPT,进行一定时间的课堂演示,教师针对小组报告情况进行补充及点评,通过此举,进一步体现学生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细则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总成绩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比例:40 %)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主要通过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方式开展,称之为平时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占总评成绩的40%,具体各部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规则如下:

1.课堂考勤,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是否遵守教学秩序,占平时成绩的40%,教师应至少进行课堂考勤10次,缺课1次,扣4分;迟到或早退1次,扣2分,扣完为止。一学期缺勤达到应到课时的1∕3者,取消考试(查)资格;

2.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学习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0%。

3.课内作业、实践活动及成果展示或汇报,占平时成绩的40%。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践课教学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实践课中的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课堂汇报等完成情况。

(二)终结性考核(比例:60 %)

终结性考核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效果的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采用笔试的形式。期末理论考试按百分制计算,占总评成绩的60%。该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部分按比例相加为本课程最终成绩。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与法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2.参考资料:

(1)《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1年,

http://www.gov.cn/xinwen/2021-07/01/content_5621846.htm

(2)《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课题组,人民出版社,2019年

(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4)《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出版社,2019年

(5)《新时代面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7)《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年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7年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20年

(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平台:http://www.bjcipt.com/

大  纲  执  笔  人:尹  莹

参  与  讨  论  人:刘建中等

教研室审核人:尹  莹

学院审定人:李故新

日       期:  2021  年  9  月

上一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下一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专科)

【关闭】
Baidu
sogou